幼,分成儿童、青年、中年、老年等等——在数学上的体现就是具体的年龄数字。
而在理论物理中,它们有个专业名词:
自由度。
在物理学界的努力下,重子最终被分出了重子八重态——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十重态。
别看这两个词读起来跟忍刀七人众似的,实际上这是粒子物理中非常深奥且重要的概念。
重子八重态中的粒子,自旋、宇称是相同的,但是质量却不同,质子和中子也可以归属到这里头。
而划分质量的自由度模型就是.
夸克。
这也是二战后基础物理相当关键的一个模型。
1964年的时候。
盖尔曼和茨威格为了研究解释强相互作用,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夸克模型。
指出夸克是更基本的层次,3个夸克可以构成一个重子。
当时盖尔曼认为有3种夸克,分别是:
u(up)夸克,d(down)夸克,s(strange)夸克。
中文译作“上夸克”,“下夸克”,“奇异夸克”。
“夸克”模型在问世之初,如同历史上很多伟大构想一样,受人怀疑,无人问津。
甚至连盖尔曼本人也不太敢相信夸克真的存在,他倾向于把夸克解释为一个有用的数学概念,而非一个真正的粒子。
盖尔曼对于夸克的实在性问题的态度是能躲就躲。
一方面他阐述夸克模型的优点,另一方面他只说夸克模型是数学的,虚构的,绝口不提夸克是真实粒子。
盖尔曼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如果夸克没被找到,请记住我从来没有说过它们存在;如果它们被找到了,请记住是我最先想到了它们。”
总而言之。
直到20世纪70年代,夸克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