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子束充能中...能级三区二区区已达基准线!」「对撞点实时拟合中...已锁定2364处理论散射点.....」
虽然每个位置彼此之间只间隔三四米不到,这些报点声却喊得声嘶力竭,仿佛森下下士附体了一般。
顺带一提。
这是真事儿—在富士电视台为益川敏英拍摄的一部记录片中,就曾经有过一段这样的画面,看起来贼拉惊悚。
那部纪录片在08—10年之间很火,以至于霓虹人在看到天官一号发射画面的时候都有些懵逼:华夏人点火的时候都这么淡定的吗?
客观来说这种做法谈不上谁对谁错,或许算是意识形态的某种差异吧,彼此看对方的举动都感觉有些魔怔......
接着很快。
在所有指令输入完毕后。
两道铅离子束迅速被相向发射而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完成了碰撞。
考虑到那颗11.4514gev量级粒子的相关属性,这次的kek还设计了一个非常精妙的环节:左边一束光正常发射,右边一束光延迟7.4纳秒发射。
如此一来。
碰撞点便会略微靠右。换而言之..
在近光速的速度区间中,右边的离子束在某种程度—注意是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与轰击粒子距离较远的靶。
因此体系的总能量几乎等于就等于轰击粒子所携带的能量e0,同时这个能量可以分解成粒子相对运动的能量e以及两个粒
子的质心的能量e',即e0=e+e'。
假定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有若干个粒子轰击靶心—靶心直接当成单个粒子。比如期间有5个粒子轰击靶心中的单个粒子,则记:n=5—2s—1。
n可以称为通量,代表轰击的强度。如果用no0(00,φ0)Δ0Δt表示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