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一份文件。
接着走回位置,将文件递给了赵政国:
“赵院士,您看看这个。”
赵政国顺势接过,像是个老医生似的抖了抖纸页,一字一句的看了起来:
“重...重力梯度仪....测量模块设计方案?”
徐云在一旁配合着点了点头,解释道:
“没错,赵院士,准确来说,这是我在研究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课题时想到的一些灵感。”
“最先得到玻色爱因斯坦凝聚态的原子是铷,于是我就顺着这个方向去筛选了一些应用,结果发现唯一脱离实验室的就只有goce卫星上的重力梯度仪。”
“那台梯度仪靠着超冷铷原子云将精度突破到了10^?12m/s2,我就想着有没有啥机会再达到更高的精度。”
“奈何由于静质量的限制,理论上即便用粒子来做测量中介,也很难达到那种量级——因此一开始我只是把它当成yy脑洞保存在了一旁而已。”
“只是没想到......”
赵政国手中拿着字迹有些潦草的设计图纸...或者说徐云的‘随笔’,若有所思的接话道:
“只是你没想到,孤点粒子突破了常规静质量的定义,所以你想分出一部分项目设备来试试?”
徐云轻轻点了点头。
没错。
此时徐云拿出来的设计图,正是重力梯度仪的部分设计方案!
早先曾经说过。
重力梯度仪不同于其他技术,这玩意儿和华盾生科目前的研究方着实差的有些多。
徐云必须要找到一个合理的逻辑,才能把它慢慢的拿到现实。
于是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他一直都在思考着合适的切入点。
这个切入点首先必须要确确实实的涉及到重力梯度仪的研发流程,其次地位上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