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走进不科学 >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

第三百三十五章 再见了,1850!(二)(还是万字!!!)(7 / 15)

个左右吧。”

他的设计方案参考的是此前提及过的、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的物理系研究团队在2011年搞出来的方案。

也就是d/10.1088/1367-2630/15/3/033018。

这个方案首先让两把阴极射线枪互相发射,通过一处预先设置的电极后电子会偏转。

然后经过控制极筛选,其次在预置的锌板上发生——

光电效应。(憋死我了,光电效应的全部材料就是为这一章准备的)

在光电效应光中,原子会一个光子并产生一个自由电子,控制好数量就能统计出总数。

这个能级1850年的科学界不了解,但在后世随便一个大物学生都能算出来。

假设有一群粒子并且这群粒子之间相互充分交换动能,达到平衡态。

那么这些粒子的动能就会满足玻尔兹曼分布。

也就是ek=3/2kt,其中t是温度。

计算好动能后,一切就很简单了。

只要再装一个金属环然后加上负电压,由于电子也带负电,所以调节这个电极上的电压就可以让电子减速,筛除一些偏转方向错误的电子。

有些电子动能不够,干脆就掉头回去了。

这些电子被存储到含有掺锌铁氧体的空芯螺线管中,经过再次偏转就能再次成为可以发射的电子。

经过这样一筛选,便可以做到阶段性的多电子射出。

有手就行.jpg。

当然了。

由于精度问题,徐云肯定没法保证每次都只有一个电子被发射出来。

但平均每毫秒一个电子的速度通过加速器还是不难的,也就是徐云所说的一秒钟有1000个符合要求的电子打在显像板上。

视线再回归原处。

法拉第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