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会给他一种错觉。
再一想想,好像韦勇丽也跑了不少年头。
从08年开始第一次解说她的比赛,到现在也已经有了五六个年头。
二沙岛的这些人还真是年少成名啊。
这方面男子也一样。
苏神和赵昊焕,都是绝对的,很早就名扬全国的选手。
谢正业当年解说比赛的时候应该也才十三四岁。
现在已经成了亚洲200米荣誉第一人。
人家这还有大几个月才20呢。
更不要说后面还有许州正这种天才高中生年纪,简直是一茬接一茬。
为什么别的体训队就做不到这一点呢?
答案很简单。
因为他们做的不够科学。
少年的身体开发一定要科学的进行,要分成各个阶段进行。
你不能是还是少年人的时候就用成年人的办法去应对这样成绩出来的快,潜力消耗的也快,身体透支的也快。
但你说你完全不开发,那也是愚蠢的事情,因为运动员的职业生涯是很短的,错过了黄金开发期,绝不可取。
那么这个问题就来了,应该怎么开放才能够又让运动员充分的训练开发了各项身体机能又能够不进行身体上的透支呢。
答案就是科学的开发。
分阶段的开发。
在什么年纪做什么样的事。
别看这一句话很简单,但整个国内因为受到苏联系的影响,基本上都是把成年人的训练体系放到青少年的身上,再加上原本就没有什么科学性可言,以前的跑法纯粹是往死里怼。
你少年人,往死里练,用成年体系应对。
你青年人,往死里用,用成年体系应对。
你成年人,也还是往死里干,同样是用落后的成年体系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