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迪每天都在观察苏神的数据,当然这些他都明白,但这都是可控范围的数据。
甚至有些是无可避免的。
“你看看我这一段。”苏神用电脑打开了伦敦站的一段时间,然后又点开了自己摩纳哥站的一段道:“看起来在跑动过程中,我支撑后蹬结束转换为腾空前摆时膝角的大小直接影响了大腿前摆速度。是因为前摆作用在于摆动腿的角加速度,而不在于前摆速度。可实际上这只是一个面。”
“我这里膝关节角度小,说明摆动腿的大小腿折叠程度好,减小了大腿前摆的阻力,提高了前摆的速度。不过……”
苏神点了点空格键,把两段视频都暂停下来,道:““屈蹬式”技术在后蹬阶段,要求支撑腿下肢三关节,特别是膝关节不充分蹬伸,后蹬阶段不完全伸展,后蹬幅度和后蹬角度小,缩短摆动半径,加快摆动速度,缩短支撑腾空时间,加速重心前移……这些都没问题,但是我这里。”
苏神指了指屏幕定格画面的下肢部分,道:“支撑结束后的启动,其实有问题。”
兰迪认真眯着眼睛看了看,几秒钟后道:“是支撑时期向腾空时期转换的瞬间不好么?”
“可是就这两段视频来看,我觉得已经做得可以了,再多就是额外的要求,可以精益求精,但人不是机器人,每次都要保持极佳,实在是太困难,即便是你也无法做到每场比赛都在这个转换瞬间,完美无缺吧。”
兰迪觉得自己说的没错,他也认真看了,可能和理论上的模型还有些差距,可是……
理论上就是理论上。
不是实际转化。
事实上99.99%的理论,都是无法完全实现的,就是作为一种最佳参考存在。
苏神这样有些太“苛求”自己。
难度太大。
给自己的压力也太大。
“不不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