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主人放心,属下等誓死护卫姑娘安全!”
瘦小黑衣老者含笑点头,大袖一摆,飞射而逝……
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好地方……“凤阳”的“花鼓词”流传大江南北。
“凤阳”素有两大害,一个是“水”,一个是“兵”,水者,淮河发水于河南,汇汝河,频河,涡河,淝河等巨流,经运河至长江,流域甚广,地平漕栈,山洪一来即洪水为灾。
所谓“自从来了朱太祖,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田地,小户人家鬻儿郎”当初朱洪武揭竿而起,就是利用这一带的灾民。
所谓兵害,“蚌埠”为自古兵家必争之地,而“凤阳”紧靠“蚌埠”,一有战事,就难免受池鱼之灾!
在“凤阳”附近,有条淮河,达条河通运河,所以平日里船只来往,帆影连绵数里十分繁忙。
搬开白天不说,就在夜里,一眼望去,那船上的灯火在河上明灭闪动,也总有上百点。
当然,这淮河里的船只,并不是艘艘都在夜间赶路的,也有那停拍在岸边过夜的!像这一艘……
那是一艘双桅大船,静静地停泊在河岸垂柳之旁,船舱那小窗户里透射着灯光,但独不闻人声。
虽不闻人声,但却能看见人。
人不是在船舱里,而是在船头,在船尾,那是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的两个白衣人。
若说为赏月,今夜月如钩,且月色朦胧,算不得美,再说,那也应该对坐船头举杯小酌!若说为观赏这淮河的夜景,这淮河的夜景,确实没什么好看的,看来看去全是过住船只上的灯火。
那么这两个是……。蓦地里,三条人影似电,由远而近!
只听那站在船头的白衣人恭声发话说道:“禀夫人,公主与两位护法回来了!”
船舱中,传出一个无限甜美而略显冷意的话声:“可曾带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