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由呢?”
齐磊,“欧洲电影早晚死在它的调性上。不是太低,而是太高了!”
“咱们聊过,你是知道的,未来的娱乐趋于大众化、庸俗化。”
“所以,欧洲电影没落是早晚的事儿。”
“日本电影是人才不少,可是他们学的是欧洲,结局一样。”
“至于宝莱坞……”
“三哥脑回路清奇,走歌舞片这片路,注定小众。就算有好作品问世,也成不了气候。”
“只有香港!!”
老秦,“香港有什么?”
齐磊,“有工业化啊,我的老北叔!”
老秦一顿,“工业化?”这个词儿,他还是第一次在电影行业听到。
只闻齐磊道:“别惊讶,商业片的目的不是艺术呈现,而是盈利。”
“而在现代经济体系之内,想盈利就必然趋向工业化流程,而且达到高效、可控、可预估的制造流程。”
“那种靠导演、演员的才华支撑盈利的时代早晚会过去!”
“大规模的商业制造必然要弱化人的因素,而提高科学管理对盈利的影响。”
“所以,工业化是好莱坞的方向,也是所有商业电影的方向。”
“香港电影的工业化水平是最接近好莱坞的,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越好莱坞!”
“这是非常大的优势,丢掉了,有点可惜。”
都说香港拍电影粗制滥造,有点太快了。
可是快和烂,其实没关系。
快的根源在于,成熟的电影制造流程、流水线一样的拍摄体系。
有王胖子这样的烂片之王,可是也有《无间道》这种细节拉满,制作精良的佳作。
老秦听齐磊说了一大通,没太听懂。不过不算问题,这个可以回去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