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星链’的事情。”
闻言,陆鸣二郎腿一翘,言简意赅道:“技术攻克上的事情不必问我,放手去干就对了。”
郑鸿瑞点了点头说道:“明白。不过董事长,这件事情真得董事长你出面。”
陆鸣一听顿感好奇:“此话怎讲?”
郑鸿瑞旋即有条不紊的说:“星链这一块的布局,我们起步太晚是硬伤,火箭回收这一块还是得承认内地的企业与spacex的差距,但时间不等人,马斯克的星链的已经发射了上千颗了,spacex也不可能接天驰的发射订单。”
天驰要打造自己的星链系统,这是战略布局的关键环节之一,其实只要马斯克点头,郑鸿瑞不介意掏钱让spacex发射上去。
不过显然不可能实现,因为双方是竞争关系,而且就算spacex点头愿意接天驰的单子挣这笔钱,北美方面也会出面干预遏制。
陆鸣听他这么一说,思量片刻方才说道:“你的意思是想走传统火箭发射渠道,抢时间窗口?”
郑鸿瑞顿时点头:“对,但问题在于星链的发射需求还不是钱的问题,而是发射资源有限的问题。”
用一次性的传统火箭发射价格肯定是贵了不少,多花点钱反倒成了次要的。
国内也掌握了一箭多星的技术,打造星链的卫星不需要太大,发射一次送几十颗上去不成问题,但想要打造完整的星链网络,需要发射以万为单位计算的卫星送到太空轨道上去。
而问题就在于,使用传统火箭发射,就意味着天驰要占用更多的发射资源,国内航天领域这一块,最近的任务很多,探月要搞、天宫要搞,还有包括火星祝融计划等等。
日程表都紧密排列着的呢,而且这些都是已经做好规划的,但天驰技术的星链网络计划却不在规划之内,半路插队会打乱很多部署,也很难半路挤出发射资源给你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