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曹睿将十二月改为正月,我们发现魏国历法记录会出现平移!汉历三月,变成了魏历四月!这个历法平移,是我们绝大多数业余历史爱好者,甚至部分专业历史学者都不曾考虑的。
这次改正朔多出了一个正月,而古人过一正长一岁,所以裴松之认为曹睿虚增了一岁。但是根据曹丕纳甄妃的时间来看,曹睿最多三十四,加一年也才三十五,算不出三十六。
这里又有一个裴松之没有发现的小问题——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岁次丁酉,闰正月。既然过一正长一岁,那么曹睿的岁数还要加上一岁。所以虽然史书记载他“时年三十六”,但其实只有三十四岁(生于206年)。
闰正月的现象对于古人岁数记载产生的偏差,也很少有学者注意。
自新莽至今两千余年,共出现过多少次闰正月呢?按照目前的历法推算只有32次。
但是事实上,将正朔与闰正月放在一起考量。这32次闰正月的结果并不标准。比如说公元388年戊子,按照历法计算应该是闰正月,但是《魏书》却不记双春,为什么?因为388年时为北魏,北魏行(曹)魏正朔,建丑,以今农历十二月为正月。我们现在计算出的正月,在魏历为二月。曹魏,北魏以及其后武周改正朔造成的时间记录误差,很少得到正视。
这样的时间记录误差会造成什么问题呢?
我们以三国史书时间线记载最为混乱的“卤城之战”为例研究一下吧。
卤城之战开始时间:
《后主传》:九年春二月,亮复出军围祁山,始以木牛运。
《明帝记》:三月,大司马曹真薨。诸葛亮寇天水,诏大将军司马宣王拒之。
亮寇天水,不就应该是亮复出为祁山吗?为什么当中差了一个月?
卤城之战结束:
《后主传》:夏六月,亮粮尽过军,郃追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