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兰若蝉声 > 第一零七章 神盾切雷画霹雳 涌泉贯日引螮蝀(下)

第一零七章 神盾切雷画霹雳 涌泉贯日引螮蝀(下)(5 / 7)

,这一点前文已有分说。不过千佛山在两汉南北朝时期,确实叫作历山,历水出其东麓。在郦侯爷所著《水经注》当中,大明湖就被成为历水陂。那么笔者为什么说它又叫西湖呢?前两节里我们曾经说过,古代的水体体量明显比现在庞大,所以现在的济南历下区,大半都被大明湖吞了。当时济南的治所放在历城,也就是现在的历城区,多半也是地理使然。历下在历城以西,所以当时的大明湖就是历城的西湖,古代起名其实就这么简单。在宋代大儒曾巩的文赋里,大明湖就被称为西湖。而大明湖这个名字,最早在金代才出现。

天下第一泉趵突泉,就在大明湖公园内。但是由于水体萎缩,现在的大明湖面积小得可怜,趵突泉也已经不在湖水范围内了。不过南北朝时期必然不是这般景象,此泉本名暴流,趵突应是后代文人改之,意同。《水经注》中曾提到此泉: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历城县志》曰:平地泉源觱沸,三窟突起,雪涛数尺,声如殷雷。本作中关于暴流泉的描写,便是参考了古籍实景文献得来。

在上两节的末尾,我们提到了河浊济清的概念。济水,在古代是清流的代言词,它的两个分支又被称为大清河和小清河。河水自浊济自清,出自《全唐诗》。今日由于黄河夺济,泥沙水大量填入,清河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古代黄河与济水也有很长的一段共用河道,为什么济水的下游还会保持澄清呢?只听说过清泾浊渭并入更加混浊的黄河,没听说过浑水之中分出一直清流,这事儿与理不通对吧。其实这道理还是通的,道理就在我们曾经讲过的的古代水文里,济河流经鲁中山区的时候地势渐高,它要爬坡。所以才形成了当时辽阔的巨野泽和梁山泊。鲁中山区可是杠杠的岩石地壳,在济水爬坡的这段过程中,泥沙都沉在了巨野泽里,向下游溢出的部分河床多石少泥沙,因此形成了清河。在本文当中特意提到,由巨野泽入海的这一段济水是最清的。我们以现代知识去笑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