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的评价?
他年羹尧好歹也是名将,号称亮公。这个‘亮’是指诸葛亮的‘亮’。一个能自比诸葛孔明的人,竟然对霍崇做出‘用兵飘逸,作战扎实’的评价,简直是岂有此理。
雍正认为年羹尧的祈命折子里面之所以这么写,是抱着养寇自重的心思。捧出来一个厉害的贼寇,把这贼寇吹上天,让朝廷觉得除了他年羹尧之外没人能解决霍崇。然后年羹尧就能活命。
对这样的手段,雍正是极为看不起的。
然而从极少几个逃到济南城的登州大营后队以及中军的败军所述,霍崇的手下使用的火器无比犀利。官军也已经准备好了火绳枪,连一枪都没能放,贼军的火器就已经如雨点般打了过来。硬生生在官军中打出一条通道。
等贼军杀入官,一些贼军手中的火器竟然能连发。官军舍生忘死的想肉搏,却顶不住这样近距离的杀害,一排排被打倒。硬是被贼军用火器正面杀的不剩什么人。
本来看到谢赐履的遗表,雍正已经感觉不能再小看霍崇。至少得稍微信一下年羹尧对霍崇的评价。
看了官军败兵的陈述,雍正又觉得这里面或许有什么误会,甚至是阴谋。
初见霍崇之时,雍正印象最深刻的乃是霍崇手里的迷药。能让人完全失去意识,连拉开骨头碎裂的腿,把碎片复原都不会清醒的蒙汗药是雍正想都不敢想的。有这种玩意,不是江洋大盗又是什么。
这种令人印象深刻难以忘记的蒙汗药与败兵描述的火器一比,就毫无令人震惊的地方。能造出这般火器的工匠,雍正已经无法想象。
最后雍正只能下旨,要陈世倌收拢败兵,将他们都尽快送到京城。
给陈世倌下旨之后,雍正又命刑部再审霍崇师父的那些儿子们,要把他们对霍崇所知的没一点都问出来。
刑部接到雍正的手谕,知道此事绝不容有丝毫马虎。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