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流传下来的‘慈禧画’,八成以上都是代笔。
慈禧招聘过好几个画师,在名义上,作为老师,教她作画。但说白了,就是她的代笔,俗称‘枪手’。
代笔的画,盖上慈禧的印章,就成了慈禧本人的作品。
慈禧的代笔画家不少,其中最著名、也是最得慈禧欢心的一个,叫缪嘉惠,字素筠。
缪嘉蕙出生书香门第,通书史,能弹琴,善篆隶,工书画。
她的《翎毛》与《花卉》两幅作品,曾被两江总督张之洞作为‘贡品’晋献给皇宫。十五岁时,她嫁到一个官宦之家,她的丈夫常把她当秘书用。
她丈夫经常从任上带些文稿回家,让她抄写,有时还让她起草文章公案。
可惜,婚后仅数月,丈夫就病故了,公婆也相继离世。后来她投靠在西充做官的兄长,兄长官位低,工资少,她就靠卖画补贴家用。
1889年秋冬,慈禧要求各省督抚推荐民间精于翰墨、绘画的‘中年妇人’,进宫为其‘伴闲’,实际就是找代笔的官方说辞。
蜀督抚举荐了缪嘉蕙,一路通关,最后由皇太后慈禧亲自面试。
据说当时,她当场作了一幅《皮袋和尚》,发现慈禧无动于衷。
三思后,她决定以颐和园内的菊花取材,毕竟众所周知,慈禧爱菊。
她作出了一幅《秋韵深远》。那幅画‘以烂漫花红为深,茅亭相接为远。石近水中,水远石去。其秋韵十足,底蕴博厚。’
见到这幅画,慈禧差点乐得抽过去,知道自己捡到宝了。
面试通过,慈禧十分宠爱缪嘉惠,让她陪在身边伺候,并免其跪拜,月给俸二百两白银。
慈禧的艺术造诣勉强还能说得过去,缪嘉惠就是最大的功臣。她是一边为慈禧代笔,一边教导慈禧绘画。名师指导,只要慈禧不是猪,进步必然飞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