宾,鼓瑟吹笙’等记载,都映了琴和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千多年前,琴已经流行。后来,由于文人中弹琴的风气很盛,更是逐渐形成古代文人必备‘琴、棋、书、画’修养的传统。
孔子在提倡琴乐之初,就说操琴通乐是君子修养的最高层次。在孔子的时代,琴乐不仅仅是后世的君子个人修身之乐,也是容纳天地教化百姓的圣乐。
于琴乐之中,孔子听到了文王圣德之声,师旷听出了商纣亡国之音。
古人相信天地的气象就蕴涵在琴声之中,人们膜拜它,赋予它关于道德的信仰。作为国乐,琴声可谓寄寓了华夏千年的正统思想和文化。
华夏有琴,琴即华夏,二者血肉交融,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