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没来得及找人雕刻呢,咱们以货易货咋样?”
那个年轻人狐疑地打量着三个人,刘青山见状,连忙从二子坏里的书包中取出来一块俄料,递了上去:
“您瞧瞧,正经的籽料,就这一块,上个月有人出价五万,我们都没舍得卖。”
年轻人其实并不懂行,装模作样瞧瞧,他又不能做主,思量一阵,这才说道:“回城,我去打个电话,问问上面什么意思。”
于是众人又折腾回去,上了大路,等了半天,这才来了一辆客车,重新返回市区。
显然,这边并不是对方的老窝。
下车之后,找了个有公用电话的地方,年轻人去打电话,不大一会就回来:“走吧,去找我们老板。”
二子不免心中激动:终于能见到正主了吗?
刘青山也有点小兴奋:摸到老窝喽。
不过他很快就失望了,年轻人领着他们进了一家小饭馆,在狭小的包厢里,已经有两个人等在那里,还点了几个菜。
“坐,边吃边谈。”
一个中年人不紧不慢地说道。
二子终于忍不住:“还是先谈生意吧,哪有心思吃饭。”
中年人稍稍有些秃顶,笑着点点头:“我们这批货,都是从土里刚出来的,所以得小心点,见谅见谅。”
刘青山心里鄙夷:应该是刚从车间里出来的才对。
秃顶中年人继续说道:“听说你们想用玉料换,拿出来先叫我过过手。”
二子不大放心,抠抠搜搜的好半天,这才摸出来一块玉料。
他不知内情,所以无需表演,还挺真实。
那两个中年人仔细检查一番,然后对视一眼,都微微点点下巴。
显然他们的鉴定水平也是大路货,远没有达到鲁大师的水平。
秃顶跟着说道:“你这玉料也就比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