式的温度渐变层,从外层的负183摄氏度,到核心的负27摄氏度,有非常明显的分界线。
这一片区域的半径,大约在2.3~2.5公里左右。
而刚才李建先探测到的氡222,是一种标志性的元素,因为一般来说,氡222是通过铀衰变而来的,而且氡222的半衰期非常短,只有3.7天左右。
因此,氡222一般被视为地下岩浆活动的标志性物质,发现氡222即可以基本确定,该区域存在火山活动。
其实月球的火山活动,虽然在三十多亿年前大规模停歇了,却不代表完全死寂了。
至少在蟾宫空间站和全面的月球卫星系统建立后,遥感卫星就检测到736处区域,出现了2417次瞬变事件。
所谓的瞬变事件,即:局部月面模糊、颜色变化(发出红外光)和亮度变化。
这些瞬变事件,大多集中在地层结构脆弱的环形山边缘。
而石克己俩人此时的位置,看似一片坦途,实际上这里是当年虹湾形成过程中,和雨海互相交错的位置,典型的隐性环形山边缘区。
显然这里是一处地下岩浆的“火喷泉”,虽然之前只在这里检测到两次瞬变事件,一次1.7秒、一次2.4秒,但是这里检测到氡222,以及明显的地面温度同心圆层,都证明这里是一个“火喷泉”。
俩人过来这里勘探,目的并不单纯只是看看。
因为月球基地要发展大规模的工业,必须解决一个问题,那就是能源问题。
现阶段,可控核聚变发电站的体积庞大,而且还是没有摆脱烧开水的限制,要应用在月球基地中,还明显不成熟。
至于太阳能发电站,倒是可以考虑一下,只是太阳能电池板在月球上,要面临几个大问题。
一是月尘的静电吸附,这个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