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思,抓住这件事继续做文章。如果真这样,他在杨宝瑞面前就成了两面三刀的小人,这是苏乙不愿意看到的。
所以这件事只能隐瞒下来。好在当事人只有他和杨家父子,他不说,对方两个人肯定也不会说出去,这件事是可以保密下去的。
李新民有些诧异,笑道:“你的效率蛮高的嘛,这么快就形成材料了?不会踩坑……这么自信,那这份材料我要好好看看。”
李新民笑呵呵接过苏乙手中的材料,仿佛不经意间提到:“既然事情成了,经费你就退回来吧。”
“厂长,您先看材料。”苏乙笑呵呵道。
“来自李新民的恶意+66……”
李新民的手僵了一下,不过他沉得住气,低头看起来。
文慧开的采访函放在材料最上面。
李新民看清楚采访函的印章和落款后吓了一跳。
“京城日报社!采访函?”他吃惊看了眼苏乙,“好家伙,你搞了个什么卫星?”
苏乙笑而不语。
李新民被勾起了好奇心,又盯了苏乙两眼,又重新埋下头去看文件。
刚开始还饶有兴趣,似乎想要点评两句。
但很快他皱起了眉头,紧跟着面色就凝重起来,连身子都坐直了几分。
他几乎是逐词逐句看完了整份材料,看完最后一个字后他神情复杂看向苏乙,感慨道:“援朝啊援朝,你以后的前途,必定不可限量!”
相比起苏乙和文慧口头商谈的提纲概括性的东西,苏乙这份详尽的材料更加细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具体措施,以及这件事的可行性分析和意义。
这无疑可以给人带来更大震撼。
李新民的郑志敏感度也非常高,他一下就看出这东西的威力。天时地利人和之下,只要操作得当,这份材料的价值之巨大只怕难以估量。
即便是这件事最后推广受阻,也绝不会有人否定它的正确性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