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的工厂场地一般都是归属国家或者国营企业所有,而那些所谓的集体企业,要不挂靠在大国营企业下并且使用这些国营企业原本的建筑,要不就象石金宽那样,租赁街道上的房产或者干脆就用私房开个作坊,要找现成的厂房那是相当的困难。
当然通过国土局拨地皮新盖建筑也是个办法。可是,别说盖房子,就地皮审批的那一大堆章要盖下来,没个一年半载都搞不定。
还有招工。
人员倒是好说,社会上的待业青年多呢,正愁没地方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不过,郑项青要搞的这两样产品,听着就是高科技,那帮子社会青年恐怕一时半会派不上大用,得找有经验的老工人带着。
可这又回到了老路。
这些老工人,也都是攥在国营企业的手里,让他们放人难度很大,而且就算单位肯放,估计人家工人自己还不乐意呢,凭啥砸了自己的铁饭碗到一个完全陌生的新工厂里去啊?那工龄怎么算?级别怎么算?将来的退休工资怎么算?这些,都是问题。
这郑项青,真的给自己揽了个大活儿。
可这500万美元的首批订单诱惑又实在太大了,就算不能全部落到闻州,只要能争取到一半,也是个大政绩。这要是弄妥了,明年自己的晋升就又添一份把握,倒也由不得自己不上心。
想到这里,赵泉迟疑地说道:“项青,你这个事情,比较麻烦,这真不是我推诿,我刚才想来想去,只想到一个办法可以试试,一次性解决你的场地和人员的问题,不过,把握不是很大,而且,也必须要袁书记那里点头才行。”
郑项青闻言就是精神一振。
实际上,这几天他也一直在考虑,想来想去也没想出个好办法来解决这个难题,现在听到赵泉说有办法,当然振奋。他忙开口问道:“赵局,还是你主意多,我都想破了脑袋也没想出个办法,你不妨说说看,让我好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