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寒门宰相 > 一千六十七章 宋夏大战(两更合一更)

一千六十七章 宋夏大战(两更合一更)(5 / 9)

虚言。

对于官家这一次进兵布置,他觉得有些不妥,但哪里不妥,章越又说不出来。但是章直能够‘自作主张’,在官家的决策上相应单独作出佯攻甘凉,攻取兰州的计划,他还是非常赞赏的。

虽说是‘抢戏’,但攻下兰州后,相应的整个熙河路秦凤路防线便完固了,拥有了黄河之险。不用时刻提防西夏重兵渡过黄河,取道兰州南下。

同时也为下一次打凉州,做好了准备。

章越当即回复李舜举言对鄜延路有些担忧,其他则无话。

李舜举回禀官家,官家在战略上不听章越的,在战术上却言听计从,又调了西军另一将门狄青的次子狄咏的三千兵马划入了高遵裕的帐下。

狄咏本是要去泾原路或作为环庆路预备队的,但官家听从章越之言加强在了鄜延路方向上。

于五月之前,官家对攻夏完成了最后布置。

熙河,秦凤路计有将帅李宪、章直、王厚、苗授、李浩等,不计进攻兰州,凉州的布置,四将兵马两万余。

泾原路计有王中正、沈括、种师道、刘昌祚等,七将兵五万余,民役十余万。

鄜延路计有高遵裕、种谔、夏元象、姚麒、狄咏等,一共一十六将,兵计十万,民役逾二十万。

在攻下鸣沙之前,王中正兼管熙河路、秦凤路、泾原路三路兵马,行遣三路文字。

高遵裕则照管环庆路,鄜延路,河东路(麟府路)三路兵马。

三路兵马约定一起会师于兴州城下后,再决定伐夏总节度的人选。

王中正,高遵裕一个宦官,一个外戚居然成为破国之战的两路兵马的最高统帅,也是一桩奇事,而名义上王中正,高遵裕二人由中书,枢密院管制,但实际上直接听令于天子。

在下达进兵诏令之前,天子使出赵家传统艺能对各路将领‘颁下阵图’,规定日后进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