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发人深思。可愿随我去天竺再创局面?”
方灵犀说道:“承蒙先生夸赞,弟子受宠若惊,不敢辞耳。”
王渊把方灵犀带去天竺,一方面是看中此人才华,另一方面是想借助其影响力。
绍丰十四年五月。
王渊从吕宋前往天竺,随行有步卒五千,另有物理门徒两千余人,其中三百多属于济世派成员。
愿意跟王渊去天竺闯荡的物理门徒,九成九都出身寒微。他们再有才华,他们再有志向,留在大明也就那样,户籍问题始终无法解决。
就算王渊当首辅,也只能公事公办,比如把某地军户集体转为民户。不可能假公济私,把物理门徒从贱籍敢为良籍,这在大明属于原则性问题。
按照宏观经济学理论,大明没有足够的解放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就只能跟着王渊去天竺。
物理学院的掌院王晹,依旧留在北京。
这货属于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主动辞官传播物理学。高层物理门徒,将王晹视为王渊之下第一人。就如底层物理门徒,将方灵犀视为王渊之下第一人那般。
王渊给了王晹一个任务,让他留在北京,物色愿意出海的弟子,每年都忽悠一批送往天竺。
杭州和天津工商学院的校长,同样接受了这个任务,今后将源源不断的为天竺输送人才。
天竺缺人,更缺人才,幸好王渊早就准备。
抵达天竺之后,随行的两千多物理门徒,会被分散安排在各处。等他们搞清楚状况之后,再回大明接收八千军户及家属,将这些人妥善安排在天竺为民。这两千物理门徒,也是有家人的,举家搬迁可以,只带妻儿也可以,全凭他们自愿。
这就是王渊的初步发展思路,根据天竺的实地情况,将全国划为若干个行政片区。每个片区之内,又划为若干移民点。
以物理门徒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