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新书 > 第480章 盖棺定论

第480章 盖棺定论(4 / 6)

种明显“不孝”的行为,却有必须存在的现实意义,毕竟前朝就有人上疏说过,民间祭祀先祖,竟占了家庭每年开支的三分之一,那君主家的祭庙花费又何其庞大?一两个庙轻松,一带传承十余代甚至如春秋战国那样几十代,就不堪重负了。

于是为了让活人喘口气,才有了毁庙绝祭的规矩。

第七彪哭诉头道:“臣一想到六七代人后,太上太皇之庙将被陛下的子孙毁去,就心痛啊!”

这特是有先例的,汉朝在传到元、成的时候,开始扛不住巨大的祭祀开支,于是尽废地方高庙,朝中对废庙的斗争也持续了几代人,一旦倾向废庙的时代,刘太公的太上皇庙往往第二个挨刀——最先被砍的肯定是汉惠帝庙。

第七彪抬起头道:“但也有不可废弃之庙!”

第五伦早就明白他的意思了:“卿是想请求,为太上太皇立庙号?”

谥号是帝王卿大夫的标配,但庙号就稀有得多,自殷商开始,只有那些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才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

据第五伦所知,汉朝朝对于追加庙号一事极为慎重,太上皇没混上,刘邦是开国君主,庙号为太祖,汉文帝以圣君形象,是为“太宗”。

接下来,性格有瑕疵的汉景帝就没得到这资格,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因为晚年政策屡屡出错,不得已下了“罪己诏”,死后在种种非议中未能上庙号。直到几十年后,才被重孙儿汉宣帝刘病已给他追尊为“世宗”,而汉宣自己则因中兴之大功,成为“中宗”。

到这时候还算严格,可接下来,庙号就像某些颁奖仪式一般,开始忘却初心,失去权威了。

连第七彪都知道,汉家后期的庙号就是个笑话,他义愤填膺地说道:“汉元帝是高宗、汉成帝为元宗、汉平帝为统宗……”

彪哥背错了,露馅了,一旁侍从的杜笃咳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