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金朝官制,凡官至二品方许帽上系貂,如今梨园唱戏还有此制。一边分了东西文场字号,俱在堂上面试,怕有代笔,番将堂下带刀巡逻。只见一个教官,提着一面牌下来。上写着四行大字。
第一场题三道:
沉香亭牡丹清平调三韵
广陵芍药五言律诗
杨贵妃马鬼坡总论
这些平日读书饱学,吟诗作赋的女学生们,多出在士宦名儒之家,从七八岁上了女学,偏是聪明乖巧,比儿子读书还长进的快。如今徽州府风俗,不教儿子读书,只多少识些字就叫去做生意。只有女儿偏要习学诗词,博出个才子的名去,把诗词传刻,向女流中夺萃,固此常常惹出风流话本。今日扬州考选女秀才,皆围有此风俗,才有此番选试。
单说这女秀才们见了题目,一个价铺下玉板纸的试卷,紫管的彩毫细笔,螺纹的鹦鸽端砚,松烟金漆的龙香墨精。
那苦思的攒促着两道眉儿,想一句写一句,十分好看。那得意的思入风云,把罗袖拂一拂纸,伸出那春笋般又细又白的指头儿握起笔来,真似龙蛇飞舞。也有做诗做论的。那消两三个时辰,把卷子誊真,俱是钟王楷书,珠圆玉润,捧着卷子送到考试官面前。那知道考试官却是不识字的,只凭着扬州府王推官,是个山东才子,积年大词客,一切出题看卷凭着去龋这两个大主考,阿里海牙是个武将,不消说朦心隧目了,蒋竹山只记得几个草头药方,那晓得诗词歌赋?见了这些女子进场,已是雪狮子见日——化酥了半边,连骨髓都流出来;又好似看太阳花了眼——通是青红黄黑,在眼睛里乱滚,忙的个可怜。到了日西时,也收了百十本卷子。其余或句不成章,字画差错,俱不入选,还有曳白的,俱一齐出场,到了第二日贴出榜来:大金国扬州府为考选女科事,今将头场取中合式进士榜于后:
一甲第一名宋娟扬州府江都县人,商籍,论一篇,《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