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续金瓶梅 > 第三十七回 三教堂青楼成净土 百花姑白骨演旁门

第三十七回 三教堂青楼成净土 百花姑白骨演旁门(5 / 8)

铜磐音声不断,即时就成了梅檀佛国,昙花香海。因此把汴梁河南一千里内行善参禅的大家妇女,都来进香,沿路车马不绝。四太子娘娘,原是西番鞑子女儿,名乾达拉婆,不二三日就来设斋供一次,每人诵经的馒头四个,经资五钱。又赐下宋徽宗铸的大铜鼎,安在殿门首。别有占铜周彝三尺余高,汉瓶一对,俱是翡翠珠砂,千年的斑绣,供在佛前。桌上琉璃灯,足有一丈余高,四面八付垂带珠子宝石嵌的,点起照得满殿上金光百道,俱是宋朝大内之物。赐了一个匾额,金字朱牌,曰“敕赐护国大觉禅林”。从此这些士官瞻拜,男女皈依,白米香油,各处供送的如运粮相似。这福清留了各庵上习学经典、善打法器的比丘尼三十余众,在殿上诵经拜忏,二时念功课不歇。又立起丛林的清规来,照依大相国寺的执事,也有知客、典座、库头、斋头之类,约三十余人,分任其事,把一个卧柳眠花魔女地,变做了谈空说法梵王天。有诗咏比丘尼清净修行的妙处。

一钵即生涯,随缘度岁华。

是山皆有寺,何处不为家。

笠重诸天雪,鞋香净土花。

他年松偃盖,风雪护袈裟。

这里大觉寺兴隆佛事不题。后因天坛道官并阖学生员争这块地,上司断决不开,各在兀术太子营里上了一个本,说:“这李师师府地宽大。僧妓杂居,单给尼姑盖寺,恐久生事端,宜作公所,其后半花园,应分割一半作三教堂,为儒释道三教讲堂。”王爷准了,才息了三家争讼。那道官见自己不得,又是三分四裂的,不来照管。这齐封府秀才吴蹈理、卜守分两个无耻生员,借此为名,也就贴了公帖,每人三钱,倒敛了三四百两分资。不日盖起三间大殿,原是释迦佛居中,老子居左,孔子居右,只因不肯倒了自家的门面,把一尊孔夫子塑在居中,佛老分为左右,以见贬黜异端外道的意思。把那园中台榭池塘,和那两间妆阁——当日银瓶做卧房的,改作书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