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大桥,上的岸来,一座大林子里,杏花开的一片粉红,柳阴之下,都是绒毡细毯,有就地上芳草摆设下矮桌香炉的,有就树下亭台铺下雕盘牙箸的,处处都有佳人在傍,笑成一片。这桂姐斜着眼偷看,不觉心又跳起来。走过林子,入了大寺,游人更多。那些少年浪子,白面郎君,和那游山的少妇,拾翠的娇娘,挨肩擦臂,彼此顾盼。又有那光头标致沙弥,涎眼好氵?的贼秃,见了妇女人寺来,恨不得有百十个眼睛,穿透那酥胸玉乳,直通到一点灵犀。日里念佛,却心藏着凤月。这桂姐从不见此等光景,应接不暇,不觉心又大跳将起来。先是又羞又爱,后来又喜又馋,不觉心里跳的肉也麻了,其实按纳不下。就是黄花女儿,到了这个男女混杂处,还要想到那个滋味,何况金桂的前生,是那钻透过骨髓、刻画就风骚一个潘金莲。他一灵不味,怎么不现出本相来。走了几处,又有那些走马的、唱戏的、打团秋千的、走黄河的。天色过午,只得路傍坐在一座亭子上,走的香汗津津,花心吸吸。
见了一辆小车搭着席棚,载着一个妇人,约有四十多年纪,又一个女儿,有十分姿色。车夫也来林子里歇凉,买了两个烧饼,两碗粉汤,送到车上去,给这妇女吃。这吴银匠媳妇有些话长,问道车夫是那里来的,车夫道:“来的远着哩,从真定府走,直到了汴梁,有半个月了。”说话毕,见车上妇人探出头来,看了一回又看,问李奶奶道:“你不是黎婶子么?怎么坐在这里?”李奶奶一看,才认的是孔千户娘子:“我的十年前干亲家,在这路上相遇,不是你看见我,就当面也不认得了!”妇人连忙下车来,扶着女儿梅玉出来,拜见李奶奶母子二人。原来梅玉、金桂六岁上分别,今日十年相会,两不相识。彼此拜了,想起前因,不觉俱流下泪来。
正是:
十年曾是同林燕,此日相逢故国花。
再返旧巢难识面,初移新梦尚无家。
帆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