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却没在意二人说的琉球与朝廷,目光望在河中,有些踌躇:“不过好难啊!我看着楼船先就一个比一个漂亮,戏台也是座座考究,尚清你觉得哪一个好?”
“不急。一家一家看过去好了。”尚清含笑道。
《墙头马上》《琵琶记》《窦娥冤》《西厢记》《长生殿》……三人一鸟沿河一路东行,每一艘船前都驻足良久,赞叹不已。
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不久,就将起源于昆山千灯镇的昆曲推广全国,率先在金陵都城建造了十六楼公开演出昆曲,昆曲得以取代故元的杂剧成为官方戏剧。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秦淮河两岸的河厅河房,包括各大乐坊教坊饭馆酒家,以及大户人家的院堂楼台都迅速跟风而上,成为昆曲极好的演出场所。
昆曲,明初时亦叫昆腔,成了风雅的代名词,成了自朝堂至民间雅俗共赏的娱乐活动。
比起琉球火热的舞方,昆曲的唱腔婉转华丽、念白文雅成章、舞姿优美飘逸,更有剧情内容,三个人看得津津有味。
朝天自幼在朝天宫,对世情不甚了了,世界一直是半实半虚,比起俗世中的伦理家庭和人情世故,仙洲地府、三清界在脑中倒更清晰些。《窦娥冤》看得秀眉竖起,简直要冲上去打一架,被尚清担心地拉住;《西厢记》就看得有些糊涂,不停地悄声问:“这个张生弹琴唱的是什么意思?”“老夫人干吗生气?”两个琉球少年面面相觑,只当没听见;《琵琶记》则一直在念叨:“不通!为什么不行?不通!为什么不行?”
尚清是琉球王子出身,对朝廷的制度向来熟悉,民情民风亦懂得不少,不知道是不是接受过储君教育,或者这几年杨一清教的?一一轻声说给朝天听,朝天睁大眼睛,不时叹气:“这样啊?孝就得都听啊?”“非这样才算忠吗?”
尚清对着她绯红衣上绯红面颊,晶亮的眼睛和鬓间的珠花在灯火笙歌中齐齐闪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