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的科举神童、当年的朝廷重臣。杨一清感激尚清两次相救,自然倾囊相教,倒也解了不少闲居的寂寞和郁闷。
只是西北待得久了,带兵带得惯了,杨一清的脾气实在不小,骂人也实在直接到丝毫不留情面。尚清算是性格豪爽的,像今天这样被训得满面通红却也成了家常便饭。
“师伯!又怎么了?”
朝天推开院门蹦蹦跳跳地走了进来,看了看尚清便冲着杨一清嗔道,“师伯好好说不行吗?有你这样对待救命恩人的吗?”
两人都被她说笑了。杨一清叹口气,挥了挥手中的蒲扇:“尚清,你坐下。”
朝天拉着尚清坐在石凳上,顺手摘了两串葡萄,在石井边洗净了放在二人面前。
“读书,当然有天资高下之分,聪明人读一遍便会了,”杨一清缓缓说道,“像朝天,这么大了就没什么书要读第二遍的,那么高深的《周易参同契合》《东华玉篇》,她也是真人教了一遍便会了,至少是囫囵记住了。”
朝天得意地冲尚清睒睒眼睛,尚清好容易忍住了笑,望着杨一清继续聆听。
“尚清你虽然没有朝天那样的绝顶聪明,可每一篇文总不过两三遍就能朗朗上口,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上等资质了。”
杨一清说到这里,瞪了正在做鬼脸的朝天一眼:“朝天别捣乱!”才又缓缓说道,“但是读书要有本原、有次序、有纲领、有要法。不能胡乱堆砌,所有的书本都放一起就算好文了?”
“我就是觉得,都好,都不舍得丢。”尚清轻声说到。
“那你到底要说什么?”杨一清说着说着声音又大起来,“这一篇是让你论时策,你一会儿‘为政以德’,一会儿又‘得天下有道’,究竟是要表明什么?”
见尚清又红了脸,杨一清又叹了口气:“太急了。一次说一件事,这么多好文,慢慢学。”
尚清欲言又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