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创刊文化杂志工作。庆长被挖角,她在行业里已有好口碑。在广告公司工作之余,时常兼职为杂志做采访。当初认识Fiona,也是帮她写稿。即使只是与开餐饮店的老板聊天,其采访稿言之有物角度清新也夺人眼目。提问犀利,深入浅出。与其说那是天赋,不如说,她内心的价值观警示她选择到客观准确的角度和层面。
她试图成为一个有杠杆的人,做事情棱棱角角,有所依据,而不是被人群和集体的概念暴力所摧毁。她也不需要如Fiona那般热衷武装表相及形式,试图获得社会阶层和他人认同。她漠视认同,并同样漠视不认同。就像她从没有学习说一句上海话。她全听懂,但一句都不说。仅仅因为,她认定这一切是和她的生命不相关的东西。
进入杂志之后,她得到采访专栏,开始独立做主工作路线。与摄影师搭伴,走遍全国偏远省份。深山小村里失学少年,艾滋病村落,西藏手工做佛像的喇嘛,一边种植草药给人治病一边在山区传教的牧师,坚持穿古服研究整理古籍以古代方式生活的教授,终南山上隐居道士,母亲抑郁症发作杀掉三个孩子的家庭,因为举报被迫住在山洞里的男子,河流污染有畸形婴儿出生的县城……诸如此类,种种离奇或边缘存在的主题,是她追索的内容。
一次采访,通常有一星期或半个月左右时间,花费在旅途上。艰辛细致的工作方式。做完采访,回家做笔录,整理,撰稿,做出一个大专题。和摄影师沟通图片,编辑版面。发稿前在办公室里通宵无眠。如果人在上海,每周一上午固定去杂志社里开会。毫无疑问,她的工作方式与她内心的光源吻合,以此焕发身心所能蕴涵的全部深沉力量,自己却并不知晓。
这是她用来印证和确认自我存在的通道,而不仅仅是一份按时出工谋取薪水用以维生的职业。也有可能,她内心的信念,吸引这份工作来临。
在污泥沼泽般腐烂并且散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