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一点儿,可要将之跟京中名家相比又有些差距。属于不上不下的文生。据说这人早在二十年前就以中了举人,那时候可是享誉京城的名人,他自己也是信心满满地要高中状元。结果事与愿违,来京之后,每一次的春闱都参加了。结果,别说状元,就是贡士也考不上。其实这并不奇怪,像他这样自视甚高的举人太多了,可奇就奇在他这一考就考了二十年。别人以此不中可以等三年等到第二次,第二次不中可以等三年到第三次,但第三次不中呢?多半都会放弃返乡。可这范健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从来京之中,但凡春闱必然参加,怕是没人直到他一共参加了多少次春闱了。像他这么执着的举人也是独此一家,所以在香茗街中,街坊邻居都叫他‘天下第一举人’。”
“还真有这等奇人!?”李权大为惊叹,只觉古代的故事里才有像范健这样的拧巴人,没想到庆朝之内还真的存在。
不管此人到底如何,光是他这份毅力也让李权感觉十分励志,忍不住多问了一句:
“他这年年考,住在京中哪儿来钱过活?”
“此人别的不行,但写得一手好字,好多解放邻居都要照他,平日里摆摆摊倒也能过活。”
“替人写字就够他来这种风月场所挥霍?”
“才不是呢!”方文瘪嘴道,“还不是因为几年前从远方来了个亲人照顾他,日子才好过了些,以前穿得可穷了。”
话题到此结束,李权把目光投向楼上,继续关注润儿要如何解决现在的问题。
范健十个年近四十的老男人,又是个书呆子,虽然有点儿才学,但怎么也配不上公子的称号,再加上穿得朴素,怎么可能入得润儿的法眼?
“润儿姑娘,范某已经按照约定完成了姑娘的要求,姑娘是不是也该赏脸见某一面?”
楼上,润儿轻哼一声,话语却听不出半点儿不悦,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