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也非常困难,尤其是寒冷的冬天更加难过。为了减少补给量,曰军只是在加拿大的温伯尼至桑德贝一线部署了一个主力师团,严密监视加拿大军队动向。
暂时处于战略收缩态势的加拿大人,也把这一地区作为与曰本的战略缓冲区。加拿大统帅部在五大湖地区的苏圣玛丽、萨德伯里至诺贝斯一线部署了三个步兵师,并在多伦多、渥太华和蒙特利尔集结了数量多达五十万人的预备兵团。
听起来似乎兵力充裕,但实际上这些部队战斗力堪忧。
加拿大服从了英联邦的整体战略,作为绝对主力的加拿大步兵第一师至第四师和装甲第一、第二、第三师都被派往了英国本土和北非战场。当然,曰军并不知道这些情况,从空中侦查发现加拿大军队的数量后,曰军便放弃了从五大湖北部东进的打算,而把突破的方向放在了美国境内。
曰军和美军的战斗主要发生在芝加哥、印第安纳波利斯和圣路易斯这片三角地带,双方数百万军队在这里反复进行拉锯,密歇根州、印第安纳州、密苏里州、伊利诺斯州和威斯康辛州满目疮痍,曾经繁华的美国工业中心早已经是雨打风吹去,见不得好东西的曰军,几乎把控制地区的工厂企业搬迁一空,大部分送往西海岸、曰本列岛和澳洲大陆,也有一些流入南美,异地重建。
总的来说,美国战场相对而言还是太平的,在中部和南部地区,经过多年的激战后,曰军和美军基本围绕堪萨斯城至博蒙特这条战线交火,曰军兵力不足,只能采取重点防御,而美国人的问题则是部队战斗力不强,攻坚乏力,总是在前期获得突破后,被曰军一波反击赶了回去。
南美地区,石原莞尔指挥大军,对有着近百万守军的里约热内卢城形成了合围之势。长时间的包围,导致这座巴西的首都出现了可怕的饥荒和瘟疫,集中了巴西四分之一人口的里约热内卢周边地区,从曾经的喧哗热闹便成如今的死气沉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