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
“其实委员长已经知道汪精卫躲在澳门,不过他却嘱咐军统按兵不动,只等汪精卫与曰本进一步接洽,等谈妥条件公开露面后,再让全程参与此事的陶希圣和高宗武‘幡然醒悟’,及时从汪精卫身边叛逃,将汪精卫与曰本人达成的协议条款公诸于众,彻底置汪精卫于死地。早在西安事变后委员长平安归来,周佛海即发现自己投错了庙门,赶忙将自己前往逢迎汪精卫时的情况告之,请求谅解。委员长嘱咐其不动声色,主动迎合汪精卫的政治主张,巧做周旋,暗中将汪精卫的一举一动告之。
“根据军统的计划,未来周佛海将长期在汪精卫身边潜伏,待抗战胜利,再给其平反。至于陈公博,此人虽对中曰战争前景不看好,但并未参与汪、周等人的投降活动,当汪精卫告诉其准备离南京,直接与曰议和,陈公博还大吃一惊,与汪争论很久。目前陈公博恶名未彰,若此时对其展开暗杀,达不到震慑宵小的目的,因此戴笠建议,待陈公博公开叛逃后,再予以惩戒也不迟!”
安毅哭笑不得,问道:“怎么听起来,汪精卫完全就是一个杯具,一举一动皆在别人掌控中,这个世间真有这么愚蠢的人吗?”
陈瑜摇了摇头:“我分析过汪精卫这个人汪精卫在国民党内,一直是类似于‘圣人’般的偶像,是人们非常尊重的前辈元勋,但为什么在国民党内,从来没有形成所谓的‘汪精卫派’呢?
“中国有句格言说‘水至清则无鱼’,汪精卫过于清廉,愿意跟随他的人很少。善于经营权力的人,总是以‘升官发财’等物质刺激的方式,来召集自己的跟随者,但汪精卫不但不搞‘封官许愿’,还对身边的人要求很严,由于跟汪精卫干捞不到什么好处,所以愿意跟随他的人就很少。
“此外,汪精卫也不善于人情交往,蒋委员长曾两次给汪精卫送去兰谱,希望和汪精卫结为‘拜把兄弟’,但都被汪精卫婉言谢绝。而且,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