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
经济方面,为了应对可能持续很久的战争,今年十年份,丘吉尔政斧规定,英联邦国家和其他许多国家,必须接受有关处理其黄金和美元储备的共同协议,这样,包括所有实行自治的自治领,以及联合王国的所有属地、殖民地和保护国,都必须在伦敦存放一部分应急储备和多余的银行资金,这些钱都折合英镑进行储存。
此前,英镑一向可以自幼兑换,但战争进入第二年,英国政斧意识到,有必要把它在国外的资产变成动产,把它所拥有的美元、华元和黄金收入储存起来,并建立一套外汇管理制度。由于这一协定,英国成立了英镑区美元、华元公共基金,以汇聚来自统称为英镑区国家的美元和华元收入。
经营这笔公共资金的是联合王国,它起了一个银行的作用,向各有关国家支付它们所需要的美元和华元。
工业方面,由于德国空军的威胁,英国本土已经不能像在开战之前那样放开马力生产武器装备,大量工厂企业除了向苏格兰地区搬迁外,开始在英联邦的海外国家中迅速发展,英国派出了具有关键作用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去管理海外的工厂,许多地区迅速拟定出扩大生产的计划。
位于北美大陆的加拿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它可以得到英国的最新科技技术和管理人员,一方面又可以依赖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造船业和军工企业急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能满足英国总需求的四分之一。
在南非,大规模的工厂企业开始建立,向所有在中东作战的部队提供枪支弹药和坦克、装甲车、车辆的维修服务,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也都发展了大量军事工业基地,前者制造飞机和坦克,后者利用本身有限的工业生产能力,因地制宜地生产某些军火。根据英国政斧的要求,新西兰在农业方面也做了改变,把它的大部份生产从制造黄油改为制造干酪,并为英国种植亚麻。
由于英国要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