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毅看到发射中心里电子屏幕上闪烁的数据,好奇地问道:“火箭还是采用尼古拉叔叔的火箭发动机技术吗?”
丁墨兰笑着回答:“虽然是相同的技术,但在细节上又有所创新。这次的火箭经过尼古拉叔叔的亲自审核,命名为‘土星一型’,为全重达145吨的三节式液体火箭,可以将1600公斤酬载推到四百公里高的低地球轨道上。按照计算机上模拟演示,成功率高达95.8%。”
安毅点了点头,在丁墨兰的陪同下,来到宽大的落地窗前。在夜幕的背景下,远近的灯光汇拢在竖立于发射架上的火箭上,火箭外表喷涂的蔚蓝色的颜料反射着灯光,发出璀璨的光芒。
凌晨五点半,倒数结束,火箭正式发射。
五点四十四分,第三节火箭熄火,打开卫星保护罩,卫星正式进入预设轨道,开始按照预定程序展开太阳能板,捕捉三个预设恒星,校正自己的位置,并向地面传送讯号。
顿时,指挥中心里一阵欢呼,人人神色兴奋。
安毅看着卫星发射中心控制室屏幕上传来的卫星讯号,心中百感交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需要在五十年代才会出现的卫星,竟然提前十多年就在自己手里出现了。
有时候事情就是这样,或许一个改变,对历史的进程不会产生较大的改观,但是,当多个不可能的东西聚集在一起并综合发力的时候,却会由量变到质变,发生几乎不可抑制的化学反应。
当初安毅乾纲独断,斥巨资建立科学研究院,不过是想自力更生地发展一些与军事有关的科技,研究记忆中的一些属于常识姓的武器装备,来壮大安家军的军事力量,使得军队不会因为外国的封锁,落后这个时代太多。
但是,随着经济危机后加入的各国科学家越来越多,还有与德国人的合作,以及留学欧美归来的人才,使得研究院涉及的科学门类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