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铁骨 > 第一五六九章 大战爆发

第一五六九章 大战爆发(8 / 11)

指挥官听从我的意见没有。在收到东京方面发来的绝密情报后,我立即把曰军可能发起的行动计划告诉了远东共东军高层,建议他们最好撤出一部分战舰,派往北面的萨哈林湾和鄂霍次克海做机动,避免与曰军海军主力舰队硬碰硬,在狭窄的阿穆尔湾地区进行战略决战。但他们复电表示:海参崴要塞经过多年修筑,固若金汤,根本不存在安全问题。”

“他们有这个自信很正常。”

刘卿从一名参谋手里接过指挥棒:“海参崴的防御几乎可以说是无懈可击。大家看这儿,本世纪初,俄国在海参崴港周边构筑要塞,建成了三座堡垒,两座多面堡以及三个眼镜垒,堡垒之间由有胸墙保护的堑壕相连。同时,在港口北面的霍洛季林山和南面的阿穆尔半岛上,分别修建了‘俄罗斯堡垒’和‘第四号要塞’,这些防御工事与同期修建的旅顺口要塞颇为相似,就当时来说,利用要塞火力对付那些敢于向海参崴港打主意的海军舰队足够了。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曰俄战争期间,初步建设完成的海参崴要塞群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大量海岸炮的威胁下,曰本海军的进攻无功而返,未能占领海参崴。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俄国在双城子(今乌苏里斯克)到阿穆尔斯基湾的绥芬河流域南岸,再次修建了七座堡垒和四座要塞,在伦达岛(今俄罗斯岛)的南岸和东岸又修建了五座堡垒以及海岸炮台、反登陆有顶通道等一系列基础设施。新的要塞吸取了当时所有军事工程科技的成果,包括很多设置良好的掩体和地下通道,曾被誉为海岸要塞堡垒的典范,名噪一时。沙皇尼古拉二世曾公开放出狠话,世界上能够攻陷海参崴要塞群的舰队根本就不存在。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担心曰本北上,苏联拨出专款,在海参崴及周围建立了新的海岸防御体系,包括在伦达岛构筑的一个坚固的海岸炮台,这个炮台装备有180毫米和305毫米海岸炮,该体系中还包括不少20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