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的土地改革极为简单,按照每户一公顷平均授予土地,不仅能够满足农民需要,还有大量的空置土地供移民使用。
不过,也有部分地区,土地并不是掌握在法属殖民政斧手里,而是掌握在大地主手里,其中包括部分法国种植园主,这样政斧手里就没有足够的土地进行分配,尖锐的土地矛盾无法得到缓解。
由于法国人开办的大多是咖啡园、橡胶园、茶园等具有一定规模的种植园,产业规模化程度高,利于展开大农业生产,若是盲目将法国人的土地分掉,不仅会使政斧丧失公信力,而且还会对生产造成极大的破坏。
并且,对法国人所拥有的这些种植园的处理,有可能会影响到南洋其他地区的大型种植园主的观感,采取不论青红皂白一刀切的方法,会大大地挫伤这部分华人对南华国民党和政斧的向心力,在这种情况下,南华政斧实施了温和的土地改革。
改革伊始,政斧便出具文告,宣布对达到一定规模的种植园进行保护,土地改革的对象,只针对那些占有大量土地,却把土地分割开交给许多人家租种的大地主,这样的经营模式下,不仅达不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反而会破坏社会分配的不均,影响安定团结,属于此次土地改革必须改造的对象。
对这部分地主控制的土地,中央统一指导,各地纷纷设立了由政斧代表、土地问题专家和叙府农业专家共同组成的“农业复兴委员会”。该会由西南银行设立专款,具体负责土地政策制定、土改运动组织、领导等工作。由于“农业复兴委员会”由安家军系统中高水平的农经专家组成,对土地政策的制定既富有远见又细致周密,并且由于掌握着农业技术创新、土地改革推广的试验基金和专款资金的分配权,使“农业复兴委员会”具有强有力的推动政策能力与资源,为南华共和国土地改革的顺利完成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为了在土地改革中提高运作效率,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