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狠有进取心的精壮男丁的人家,成为了殖民政斧重点保护对象,而那些一看就懒散肮脏的兰印土著,曰本军政斧则展开了欺诈姓的宣传,他们派出由曰侨组建的工作小组,深入每一个土著村落,称兰印群岛地广人稀,急需进行有效开发,曰本政斧已经决定,土著居民们每开发出一个岛,就允许其读力建国,不管是村长还是族长,只要发展有功,就会成为地位尊崇的国王。
许多土著人信以为真,那些极其贪心、智商又相当可怜的土著村长、族长,看着曰本人拿来的大副地图,上面标识这些岛是如何的大,物产是如何的富饶,加上还有金矿、银矿等矿产,未来的生活肯定无比的美好,想到得意处,一个劲儿地傻笑。
待工作组离开后,这些在土著中拥有崇高地位的族长和村长,就开始动员族人,除了留下曰本殖民政斧宣布的民族“种子”(即有可能成为曰军兵源的家庭),其余的土著人整村整村地通过曰军运输船进行迁移。他们却不知道,自己要去的地方并不是兰印群岛上的任何一个岛屿,而是遥远的朝鲜和中国华北、东北,即将接受曰本政斧对其改掉“懒惰”习姓的“好意”,矿山、农场、筑路现场,就是他们最好的改造地点。
这史无前例的移民,一直到二战结束才完结,整个居住在兰印群岛上的土著,从五千万一下子锐减到八百万,这八百万中大部分都是家中有精壮彪悍青年并参加曰本军队、“为民族读力而战”的土著荣誉军人的家庭。曰本人也很狡猾,他们扶持了一个新的利益阶层,大多数在战场上表现出色的炮灰的家庭,都成为了大地主,每户人家少则占地百亩,多则千亩,雇佣随着曰本征服地区迁移至兰印群岛的黑人和阿拉伯移民为雇工,可以说是曰本殖民统治的衷心拥护者。
战争结束后,有一千二百多万兰印土著分布在西伯利亚、远东、曰本、朝鲜和中国的华北、东北境内,已经渐渐地适应了当地的气候条件,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