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于此,大纵深战役理论规定大纵深战役必须包括几个阶段:突破战术防御阶段、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阶段、发展战役胜利(战役追击)阶段。其中突破战术防御阶段是主要阶段,由步兵、坦克、炮兵和航空兵共同实施;将战术胜利发展为战役胜利是达成全纵深突破的主要标志,实现途径是以大量坦克、摩托化步兵、机械化部队进入在防御中打开的缺口,出动远程航空兵和机降空降兵:以击溃敌预备队,摧毁敌战役防御;发展战役胜利阶段则要达到彻底击溃选定战役目标,为实施新战役占领有利的出发地位。为使大纵深战役从第一阶段向后面各阶段发展,必须在敌防御战役纵深投人快速军队,并出动远程航空兵和空降兵。
这里之所以花费这么多笔墨叙述这种战略战术,在于西西伯利亚战场上,在苏联红军内部的战争中,竟然实践了其不凡甚至伟大之处。
去年和今年,苏联发生肃反扩大化后,殃及军队大批高级指挥人员,对创立大纵深战役理论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图哈切夫斯基、亚基尔、乌博列维奇、谢佳金、格里亚兹诺夫等将帅相继被杀害,这一理论便遭到怀疑,尤其是布柳赫尔在远东公开反对斯大林,被营救出狱的红军总参谋长叶戈罗夫也加入反叛阵营后,他们写的所有作品便被禁止,总参谋部、军事学院也迅速停止了对大纵深战役基本问题的研究,有的原则,如摩托机械化兵团在正面前行动和向纵深发展突破更是遭到全盘的否定,到了十月份,斯大林甚至下令解散了机械化军这种大纵深战役的地面主要突击力量,停止发展轰炸航空兵这种空中主要突击力量。
与之相反,远东红军一直遵循图哈切夫斯基、叶戈罗夫所倡导的新军事思想,康索莫尔斯克(共青城)、尼古拉耶夫斯基(庙街)、古比雪夫卡、斯沃博德内依、布拉戈维申斯克(海兰泡)、海参崴等城市的所有拖拉机工厂,全部用于生产坦克,远东原本有四家飞机厂,到现在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