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努书坊

繁体版 简体版
努努书坊 > 铁骨 > 第一四五七章 系列突破

第一四五七章 系列突破(8 / 9)

,而且对人十分和善,因而深受西部蒙古地区的封建主、喇嘛僧侣和下层农牧民的爱戴。

丹巴多尔济的父亲曾在清朝为官,为政廉洁奉公,深受官民爱戴,清帝逊位以后,依然维持地方的稳定和繁荣,不参预“自治”闹剧,受到中华民国政斧的多次嘉奖,也受到当地人民的拥护与爱戴。十月革命后,乔巴山领导的人民革命党的革命兴起后,他极力反对,苏俄红军进库伦后,他多次请内蒙古和燕京政斧出兵,可惜未获成功。后来,孤身逃到了内蒙古。

丹巴多尔济认为,革命事关蒙古族兴亡,他不能置身事外,于是主动向贫穷的农牧民分发财产、粮食和土地,受到了民众的拥戴。

丹巴多尔济亲眼目睹了发生在外蒙古的一系列政治事件,对乔巴山等人的统治很不满意。经过精心准备,丹巴多尔济混入人民革命党里,又联合了几百名党员代表,在蒙古人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党中央委员会主席,他上台以后,对乔巴山的过激行为作了纠正,禁止人们向各地的封建主和喇嘛寺院发动进攻,鼓励各地的资本积累和生产,同时大力宣扬,吸引外国商人到蒙古投资。

在思想上,丹巴多尔济一改过去那种空喊口号式的单调的苏维埃宣传,高举蒙古民族主义的旗帜,要蒙古人要为实现蒙古的振兴而奋斗,同时保全喇嘛教,并使喇嘛教适应新的社会形势的需要。

丹巴多尔济的执政,使一大批恢复权利的有知识的封建主走上了建设蒙古的道路。蒙古民族也因此大有“复兴”的迹象。丹巴多尔济政斧的对内政策比较宽松,取消了乔巴山奉行的高压政策,尽量使社会各阶层的人都有较大的余地,让他们比较自由地发展。

同时,丹巴多尔济秘密派人前往南京,希望蒋介石能够派遣部队驱逐苏联红军,进驻蒙古,使得蒙古置身于中央政斧的保护之下,但由于苏联红军对中蒙边界控制严密,一直无法如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