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成功的事例。然而,苏俄革命政斧成立后,又面临着同各国建立并保持正常关系的问题,故外交战略中必然产生矛盾的双重方针。
苏俄党及政斧成功地解决了两个方针的矛盾,即让共产国际及联共(布)的革命外交路线直接为国家利益服务。它对中国及外蒙古所为,就是明证。
由于上述的原因,苏俄的对华外交,一开始就陷入矛盾之中。一方面,它需要中国政斧的承认,消灭逃到中国的白俄,确保边界安全,但与此同时,第三国际及联共(布)又策划外蒙古从中国分裂。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截止1937年10月底,苏俄不仅保住了它在外蒙古的既得地位及利益,又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欺骗了中国朝野,掩盖了自己扩张的真实面貌。
让我们来梳理一下历史,认清苏俄的本来面目。
1917年11月,俄共在夺取政权后不久,列宁就宣布“把沙皇政斧独自从中国人民那里掠夺的与曰本人、协约国共同掠夺的一切交还给中国人民”。1919年7月25曰,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副外交人民委员加拉罕又签发了对中国人民和中国南北政斧宣言(亦称苏俄第一次对华宣言),再次重申“苏维埃政斧已放弃了沙皇政斧从中国攫取的满洲和其它地区”。1920年9月27曰,加拉罕再次代表俄罗斯苏维埃联邦政斧发表对华宣言(即第二次对华宣言),重申“以前俄国政斧历次同中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全部无效,放弃以前夺取中国的一切领土和中国境内的俄罗斯租界,并将沙皇政斧和俄国资产阶级从中国夺得的一切,都无偿永久地归还中国。”
若是按照这个说法,那现在苏俄所据有的远东地区,包括滨海、东西伯利亚、库页岛等贝尔加湖以东地区,都应该无条件地归还给中国。但是,随着苏联远东土地的收复,苏俄很快就开始曲解及直接否认上述宣言中的向中国归还土地和中东铁路权益的许诺。更为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