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集团军上下,哪一个带兵的军官不是憋着口气想要在东北这块土地上做出番事业来?
听了安汉生的汇报,杨超大喜过望,连忙追问:“铁矿的具体方位?有多少守军?防守力度如何?”
“啊!?”
安汉生挠了挠脑袋,吐吐舌头:“听到这个消息后心情太过激动,我竟忘记问二中队长了,现在就去。”说完,转过身火急火燎地跑了出去,很快传来“噔噔噔”的下楼声。
杨超摇摇头,哑然失笑。
自己手下这个特种大队长,尽管已经是拥有六年军龄的老兵了,但说到底,也不过个刚满二十一岁的青涩小伙,做事有些毛躁在所难免。
就在杨超埋下头,与一干将校继续清点此行收获的时候,安汉生已经从楼下折返回来,不过他一反刚才的轻松,神色间满是凝重:
“师长,我问过了,那个铁矿就在清津港的西北方向,距离此地大约五十公里。那个铁矿驻扎有一万多曰朝混编的部队,是朝鲜总督于三二年淞沪大战期间建立的模范混成旅团,据说在实战演练中,与曰军第十九师团战了个旗鼓相当,实力并不输于曰军主力师团。而且,通往铁矿的铁路支线岔口,就在咱们回去的铁路干线上,要是我们的行踪被驻防铁矿的曰军发现,又或者他们接到上峰的命令,及时南下堵住铁路隘口,我们就将面临被优势曰军南北夹击的处境!”
听了安汉生的汇报,正喜笑颜开清查收获的一群将校愣住了。
毕业于德国慕尼黑军校的参谋长萧紫岚上校,把面前桌子上的收获清单拨到了一边,迅速把从伪政斧大楼查抄的大幅朝鲜地图在桌子上摊开,低下头细细查看,终于发现,在清津港的西北方向有一处标注红色三角形的地方,而连接红三角和铁路干线之间,有一条红色的虚线,立即明白此处应该就是曰军铁矿的所在。
这条通向铁矿矿区的铁路,在一个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