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机合适时,到海参崴尝试着与苏联远东军区接触一下,看看能否得到些帮助。谁也没想到,这看似机会渺茫的冒险,竟然会取得如此戏剧姓的效果,而与自己相熟的三位黄埔时的苏联老师,竟然会聚在一切,而且他们还掌握着苏联远东地区的军政大权,并企盼与自己展开合作与交流,这样从天而降的好事,如果不果断抓住,那就不是我安毅的作风了。
因此,略一思索,安毅便回到座位前,拿出笔伏案疾书:同意与远东军区展开合作,所需建厂的一切物资,由我方从欧美国家采购,力争在半年内,首先在海参崴及周边地区建起配套齐全的,集采矿、炼铁、炼钢、化工、武器弹药设计制造为一体的大型军工集团。同时,为了感谢三位老师和苏联远东军区的支持,将派出农业专家,针对远东地区的实际,因地制宜,提高远东地区的粮食产量,同时提供纺织、服装、仪表、制药在内的生产线及设备,提高远东军区的自我造血能力。
早在北上支队出发前,安毅曾经研究过相关资料。苏联远东地区气候条件条件与黑龙江相若,年均气温虽然只有四五度左右,但夏季温暖,最热月平均气温在二十三度以上,年降水量六百毫米左右,集中在六到八月,雨热同季,非常适于川南农业研究所培育的优质水稻、小麦、大豆、玉米和高粱等农作物的生长。
并且,苏联远东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丰富,十九世纪末,萨哈林岛北部的奥哈便开始了油田的开采,发展到现在,仅仅在萨哈林地区便有奥哈、埃哈比、科连多和长坦格利等油田存在,在雅库特则有中巴图奥宾斯克等油田,年产石油达到五百万吨,不仅可以满足苏联远东地区的需要,还供给乌拉尔、高加索和苏联欧洲部分使用。另外,雅库特的马斯塔赫气田、中维柳伊气田和下维柳伊气田,年产气十五亿立方米,是远东地区度过严冬的重要保障之一。
早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便在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