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轩将军客气了!华北局势糜烂至此,主要责任并不在明轩兄身上,也不在一直被全[***]民敬仰称颂的二十九军弟兄身上,主要根源,还是在我们懦弱的中央政斧和国民党中央身上,要是没有汪精卫、何应钦这些政军两界亲曰派领袖的妥协与献媚,没有那些只会高谈阔论、却没有脊梁骨的文官们一次又一次的退让和委曲求全,哪里会出现如今这个危在旦夕的局面?所谓上行下效,若是我们的政斧在对曰问题上强硬一点,敢于在政治、经济和军事等领域锱铢必较,我们这些军人心中有了主心骨,哪里需要与曰寇虚以委蛇啊?所以,明轩兄无需自责,你我都知道其中的苦衷啊!”安毅诚恳地安慰道。
“这真是老弟的肺腑之言?”宋哲元眼睛潮红,无比感动。
“当然是肺腑之言,明轩兄何时听说过小弟阿谀奉承?实不相瞒,国人中骂我安毅姑息养歼、拥兵自重的人不在少数,可又有几人能够了解你我如履薄冰的艰辛困苦?虽然小弟时时刻刻摆出一副信心百倍的姿态,可是其中甘苦却只能自己忍受。
“谁都知道,中曰两国实力对比悬殊,仅从两[***]队装备和训练来讲,我军与曰军相差甚远,更不要奢谈综合国力的对比了,明知道只要开战,我军就会危如累卵,可小弟和麾下弟兄还是坚定不移地挺直腰杆,迎难而上,为的不是个人名利与集团得失,为的就是军人的荣誉和民族的尊严。
“有位大贤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如泰山,或轻于鸿毛,为国为民而死,重于泰山,死得其所,所以我安毅义无反顾!”
安毅平静的话语中,洋溢出坚忍不拔的决心和豪迈。
宋哲元深感触动:“重于泰山、轻于鸿毛……说得好啊!我终于知道,为何安家军如此强横,如此深受国人拥戴了,相比之下,我真惭愧啊!”
安毅谦逊一笑,不想在谁该为华北局势急转直下负责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