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丞相说什么,朕自然相信,这信就不用看了。”
诸葛亮这才将信收回。
“丞相,你打算怎么做,难道你真的要去邺城吗?”刘备担心的问道。
诸葛亮面露悲愤,“此书虽是家母被逼所写,但我大汉朝以孝治天下,臣岂能置母亲于不顾,做那不孝之子。”
听到这里,刘备神色立变,诸葛亮这话,竟似要尽孝道,想要前去邺城。
以颜良对诸葛亮的仇恨,诸葛亮前往邺城,就是死路一条!
这却不是重要的,重要的是,如今司马懿不听号令,诸葛亮就成了他所唯一能依赖的谋士,诸葛亮若是一走,谁还能助自己力挽狂澜。
“然陛下对臣恩重如山,臣若是弃陛下而去,就等于是对陛下的不忠,臣更是不愿意看到那一天。”
诸葛亮话锋一转,又说到忠上边去,听那口气,似乎在诸葛亮的眼中,忠要比孝更重要。
刘备听到这里,便是转忧为喜,以为诸葛亮向他大表忠心,定然就不准备应其母所命,前往邺城赴死。
不料,诸葛亮却道:“臣若不去邺城,是对母亲的不孝,而臣若去邺城,又是对陛下的不忠,臣此时心神恍惚,已难做决断,但凭陛下决断,陛下要臣怎样,臣便怎样。”
刘备这下就郁闷了,却不想,诸葛亮把这大难题,推给了自己。
他当然不愿意诸葛亮去邺城了,脱口就欲挽留,但话将出口之时,却又猛的意识到了不妥。
“倘若朕叫孔明不去,岂非是叫孔明不去尽孝,那这样一来,朕岂非就背上了阻人尽孝的黑锅?我大汉国以孝治天下,朕这么做,岂非自己扇自己的耳光?”
刘备想明白了其中利害,再看向诸葛亮时,眼眸中不禁流露出几分怨意。
他在怨诸葛亮自己不愿背不孝之名,却把这包袱一推,令自己陷入了名声受损的境地